来源:深圳物语咖啡学院 时间:2023-09-20
品味一杯咖啡时,我们常常感受到酸、苦、涩等不同口感的交织。这些感觉究竟源自何处?这背后蕴含着咖啡豆的种类、烘焙程度以及萃取方法等诸多因素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咖啡风味的成因,让您更加了解品味咖啡的奥妙所在。
“酸”Acid
咖啡生豆中含有酸味成分有柠檬酸、苹果酸、绿原酸、磷酸、醋酸、酒石酸等,但我们尝到的酸味、主要来自烘焙过程中产生的酸。
在烘焙咖啡生豆时,豆子中的某些成分会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新的酸。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,绿原酸分解后生成的奎宁酸和咖啡酸,低聚糖类分解后生成有挥发性的甲酸和醋酸。
绿原酸共有两种同分异构体,烘焙过程中被分解的单咖啡酰酸和不会被分解的二咖啡酰酸。
“苦”Bitter
大部分人群认为造成咖啡味道苦的原因是咖啡因,但实际上,咖啡因仅是苦味成分的一部分,那么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咖啡的苦味呢?
1、烘焙时产生的褐色色素
咖啡豆生豆一般的颜色是淡绿色,但是经过烘焙之后就会变成茶色。以低聚糖类、氨基酸、绿原酸为主形成的褐色色素。然后在经过在深的烘焙逐渐变成红褐色色素、黑褐色色素。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,褐色色素也有大致的分类,大分子褐色色素的苦味更强。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,褐色色素的量会增加,大分子褐色色素的比例也会增加。所以,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的苦味和质感更强。
2、环缩二氨酸
氨基酸与蛋白质在加热后形成的“环缩二氨酸”。这种成分不只是出现在咖啡中,还有同样带有苦味的可可、黑啤酒等中也含有这类成分。
3、咖啡中的生物碱,肽类(二肽)
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,有似碱的性质,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。如咖啡因和胡芦巴碱。
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可以缩合成肽,形成的酰胺基在蛋白质化学中称为肽键。二肽就是由二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片段。而咖啡中的二肽却不是由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的,是在咖啡烘焙中受热,蛋白质热解后变性断链生成。
“涩感”Astrigent
不润滑,使舌头感到麻木难受的滋味。涩味是咖啡师在评价咖啡口味时常用的口感描述词汇。涩不是味道而是口感,咖啡的“二咖啡酰奎宁酸”也会凝结唾液的润滑蛋白质,在上皮组织产生皱褶的涩感,涩是由咖啡中的特殊化学物质产生,会让你的口腔和牙齿感觉干涩。咖啡的干涩感通常与吃生苹果、生香蕉时嘴里的感觉非常相似。
韩怀宗在《精品咖啡学》中写道:
咖啡的油脂与胶质体在口腔营造顺滑的口感,但咖啡的多酚化合物会产生粗糙的涩感,虽然涩感是葡萄酒重要口感,但咖啡有了涩感,犹如长了条丑陋的魔鬼尾巴,在口腔里撒野,制造不痛快。
葡萄酒的涩感来自葡萄皮与葡萄籽的“单宁酸”,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咖啡的涩感也是单宁酸惹的祸。
根据比较新研究,咖啡豆几乎不含单宁酸,单宁酸仅微量存在于咖啡果皮内。黑咖啡的涩感主要来自生豆所含“绿原酸”(Chlorogenic acid)在烘焙过程降解为“二咖啡酰奎宁酸”(Dicaffeoylquinic acid),它是酸苦涩的碍口物质,却是强效抗氧化物。
另外,咖啡豆也含有“酒石酸”(Tartaric acid)亦称“葡萄酸”,也是造成涩感的成分。“二咖啡酰奎宁酸”、“单宁酸”与“酒石酸”都是植物酚的一种,虽然分子结构很接近,却是不同的成分。专业的咖啡机构已不再称“单宁酸”是造成咖啡涩感的元凶,因为黑咖啡含量较多的是“二咖啡酰奎宁酸”而非“单宁酸”。
影响涩感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:
1、罗豆,或生豆含有绿原酸过多
2、瑕疵豆
3、水质
4、烘焙时的脱水不完全,烘焙不均匀;
5、冲煮时萃取不足或过度萃取
2024-11-25
2024-11-24
2024-11-23
2024-11-22
2024-11-19
2024-11-19
2024-11-19
2024-11-19
2024-11-19
2024-11-11
Copyright © 郑州为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15557号 Powered by 乐问乐学